向杀人犯求爱的女性们,童年经历如何决定了女性的择偶观?(2)

编辑:东方女性2019-02-28 17:19心理健康
字体:
浏览:192次

  这听起来无疑是讽刺,同时又令人痛心。似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始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的延续或者补偿童年的经历,一次次的陷入同样的境地,体味同样熟悉的感受,无论这感受是痛苦的还是美好。

  父母的角色和形象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个人在生命最初阶段所爱上的对象就是父母。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父母很可能是她们这一生所唯一真正爱过的对象。很多无法在亲子关系中得到爱的满足甚至承受敌意和暴力的个体往往在剩下的人生中始终带着一种巨大的缺失感不断的寻找,将其投射到伴侣关系中,随意性关系中。

  这种缺失感我很能够理解。幼小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形成对自我稳定认识和认同,所以往往会将养育者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内化成一部分的自我,而这部分的自我成为一些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创伤,伴随并且影响着她们的一生。

  但是在我们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个体之后,为什么很多人始终无法脱离自身的经验看待问题并且营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呢?也许是因为我们太过自我和自恋了,从而抱守着曾经点可怜而又可悲的经历无法放手,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许是因为我们把父母之爱当做太理所当然的东西了?也许它的存在本身并不是每个为人父母身上的潜质,而是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甚至是负表现?

  人随着周围的环境和自身境况的改变在不断的改变,但是很多人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年还是老年,无论是在中国的茶馆里还是国外的露天咖啡馆,始终被囚禁和束缚在自己的经历中,看不到他人,也看不到这之外的任何东西,然后从自身的经验中草草的概括和总结出她始终未曾真正踏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