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巧治哮喘
哮喘的病因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若脾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肾主纳气,若肾精亏损,则摄纳失常,以致动则气促,呼吸困难;肺主气司呼吸,为贮痰之器,若肺气虚弱,则腠理不固,外邪可由口鼻而入。通常发作期表现为:呼吸急促,咳不能停,喉中有哮鸣声,咳痰黄黏,咯吐不利,胸膈烦闷,汗出口渴;缓解期表现为:喘咳痰多而黏,咯吐不爽,喘促短气,语声低微,动则喘息更甚,自汗畏风等。
由此看来,疏通肺经、增强脏腑功能是防治哮喘的根本。刮痧正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法对相应部位的经络和反射区进行刮拭。经络者,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能够调节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因此,根据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选择脏腑在人体表的反射区及相对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刮拭,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发作期
1.令患者取俯卧位,刮拭其背部督脉,从大椎穴到至阳;再刮拭督脉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从大杼穴到肾俞穴,重点刮拭肺俞、脾俞及肾俞;最后刮拭大椎穴旁开一指半外的定喘穴。
2.刮拭患者胸部正中线任脉,从天突穴到胸剑联合(胸骨的最下端),重点加强天突穴和膻中穴;再刮拭中府穴及云门穴。
3.刮拭患者手臂外侧上缘的大肠经,并加强曲池、合谷穴的刮拭;再刮拭手臂内侧上缘的肺经,从中府穴、云门穴刮至手大拇指侧,并加强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的刮拭。
4.刮拭小腿外侧胃经,并加强足三里和丰隆穴的刮拭。
原理:大椎穴和曲池穴有疏表散热之功,定喘穴为治疗哮喘的经验要穴;肺俞穴、列缺穴和尺泽穴可宣肃手太阴肺经经气;中府穴与肺俞为俞募配穴(在针灸临床上,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可调补肺气,止咳化痰;足三里可调脾胃,丰隆穴有祛痰之功。
缓解期
1.令患者取俯卧位,刮拭其背部督脉,从大椎穴到至阳穴;再刮拭其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从大杼穴到肾俞穴,并加强风门穴、肺俞、脾俞及肾俞;接着刮拭膀胱经第二侧线,并加强膏肓穴、志室穴的刮拭;最后刮拭定喘穴。
2.令患者取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刮拭其胸部正中线任脉,并重点刮拭膻中穴;再以“非”字型从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边刮拭。
3.令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刮拭其手臂内侧肺经,并加强太渊穴的刮拭;接着刮拭其小腿外侧的胃经,并重点点按足三里穴和涌泉穴。
原理:风门穴主上气喘气;肺俞可调解肺气;脾俞、肾俞可补脾肾之气,治疗脾肾虚弱;志室可补肾益精,强壮腰膝;太渊穴为交会穴,可以宣肺止咳;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调理脾胃,是强壮要穴,中医有“有理无理足三里”之说;涌泉可补肾培元。
处于发作期的患者,每隔3~7天刮拭1次为宜,若其身体承受力较强,可加大刮拭力度和速度;处于缓解期的患者,每隔2天刮拭1次为宜,也可隔衣做保健刮,刮拭速度宜慢,力度宜轻柔。
若在刮拭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严重者要及时就医。刮痧后需注意避风,防寒保暖,防止风邪、寒邪入侵;可喝1杯温开水,适当加点糖或盐,以补充人体在刮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分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