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专家教你如何抗击抑郁症

编辑:东方女性2015-11-29 06:59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115次

  抑郁症一旦经诊断确立之后,诊断即应制订合理的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期时,首要的是采取有力措施,尽早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控制发作;在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达到康复后,应长程治疗,包括防止复燃、预防复发,改善预后。专家就如何治疗抑郁症给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重症抑郁症诊断解读,防止重症抑郁症诊断的扩大化。

  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并不是有了抑郁情绪就是得了抑郁症。重症抑郁症首先一组症状群,不是单有某个症状就能诊断了;另外抑郁症的一组症状需要在至少在同样的2周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反复出现才会考虑重症抑郁症的诊断;再有重症抑郁症需要符合一定的严重程度,即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对于只有几个抑郁症状(不足CCMD-3要求的4个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出现时间不足2周或者严重程度较轻的情况,临床把这类情况归于亚综合症性抑郁(SSD),也应重视,建议还是去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咨询,与医生一起商量讨论应对措施。

  二、接受抑郁症,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

  国内研究显示,有92%的抑郁症不寻求治疗,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不少患者内心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像被戴上了精神疾病的帽子,因此抗拒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心理感冒,不应为患了一场感冒而感到羞耻;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很多抑郁症状,比如一些悲观消极的想法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身体的乏力、精力减退等也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原因,希望通过自己调节来纠正抑郁症,但其实这些抑郁症的症状就像患了肺炎,会难以克制的发热、乏力、咳嗽、咳痰一样,是自己难以控制的,也像肺炎并不是仅通过好好休息、多喝开水就能治疗,而是需要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一样,抑郁症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治疗,否则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三、消除顾虑,接受抗抑郁剂治疗。

  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常见的顾虑之一为担心药物副反应。不少患者喜欢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在网上查阅各种相关内容,但由于一知半解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所有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有可能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坚持服用几天后会慢慢适应,到了药物开始发挥抗抑郁作用时,各种副反应会减轻消失。而且服用某种药物有一些副反应,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副反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抑郁症状本身就以躯体各种不适为主,服药初期会对原有躯体不适更加敏感,并不一定就是药物副反应;另一个常见顾虑担心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

  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首先是因为治疗本身不充分,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或者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因此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理想化的寻找某种完美的治疗: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治疗后保证不再复发,在这种期待下很容易受骗上当。

  四、遵医嘱维持治疗,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临床上很多患者治疗一两个月后便自行停药了,或者症状减轻后便自行减少药物剂量,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或者难治性的抑郁症;还有部分患者治疗2周或者一个月后症状减轻,便偷懒不再去门诊随访,自行购药,其实抑郁症治疗的目标不是症状的减轻而是临床治愈,定期随访可以便于医生判断,及时调整治疗。另外临床还会出现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郁剂后出现躁狂或者轻躁狂的表现,但往往这时患者本人会感觉状态很好,无法觉察出自己的变化,只有定期随访才有助于医生的观察和判断,一旦发现患者转躁,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五、建立治疗联盟,共同抗击抑郁症。

  抑郁症的成功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属、亲友对患者的支持鼓励,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及时与医生的沟通,会使治疗更加有效。因为门诊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在与医生交流时患者可能会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家属亲友提供一些对患者观察认识的补充资料,会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一旦有患者疑似有抑郁症,需要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