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刮痧好处多 但是不正确刮痧方式也会致人命
专家表示,会引起感染,很显然是当事人刮痧不当,同时刮痧棒应该也没有保持清洁,事实上真正的刮痧不能刮破皮,而是要刮出皮下的出血点就好,借由皮下末梢毛血管破裂的现象,让体内阻滞的气血通畅,而达到症状解除的效果。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刮痧一定要刮出发紫发黑的痧点,拼命用力地刮,甚至为了比较有刮痧的感觉,喜欢挑边缘尖锐的铁汤匙,以为刮得愈紫、愈黑,表示体内的毒素才能排掉,所以才会不小心刮破皮,如果刚好刮痧的用具不卫生,很容易就造成感染。
刮痧主要是要作用在体表皮肤上,刮痧的观点,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利用刮痧用品在皮肤上运行,强力刺激我们的经络,使局部皮下发红充血,刮痧不只是可以解除感冒症状和中暑的症状,甚至还有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等各种健康的作用。
刮痧的用具,最好是使用不要太尖锐、可能刮破皮肤的用具,像市面上有贩售牛角片,或是陶瓷的汤匙,边缘是钝的而不尖的,才不会刮破皮肤而引起感染。而且刮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些比较润滑的介质,有些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喜欢用一碗水或酒,边沾水或酒边刮痧,认为这样能带出体内的热,如果是功力很强,或许还没问题。
不过不太会刮的人,建议最好是使用带油质的清凉油膏,例如小护士、凡士林等,加上有清凉作用的油膏,能够加强散热的「泻」作用,也不容易引起皮肤破皮,至于刮痧板和皮肤接触的面,最好从45度角到90度的角度,愈靠近心脏和颈部等重要的部位;尤其颈部是天气热中痧时最常引起痠痛的部位,很多人都很喜欢刮得愈重愈好,但其实颈部比较危险,刮的手法最好用比较斜的角度下手,才不会用力过猛。
「中痧」常被视为中暑,但其实它是中了暑热,和真正的中暑不太一样,但一样会引起头昏、胸闷、疲倦、胃口不佳、失眠等症状,中痧时的刮痧,最主要的是刮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的位置,是从背部脊椎往外的1.5吋至3吋宽的地方,一般治疗中暑、感冒时,主要就是刮这里。因为膀胱经包含人体全身脏器的反应点,是刮痧减重不可忽略的经络,顺着背脊的足太阳膀胱经,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气血循环。
另外是督脉,督脉起于会阴穴,由生殖器绕到后方右肾而上行,最后止于人中。刮的时候从上背到腰脊部的督脉为主。刮督脉的好处是能够提气、补气,膀胱经及督脉是体表的屏障,不管感冒或发烧都是以这两个经络刮痧为主。
主要就是这两个经络的调理有助本身免疫力抵御外来侵犯,而调整让本身的新陈代谢提升,就能提高抗外邪的作用,以免气血不顺易感冒,而提高代谢,同时还可以消水肿。刮足太阳膀胱经时,先低下头,从颈部连接到背的最上端;也就是第7颈椎的地方左右各往外1点5吋外的部位往下刮,一直刮到腰部。
很多人刮痧后只有出现鲜红色的小痧点,这表示症状比较轻微,恢复得比较快,如果是比较暗沉的红色,则表示体内有发炎状况。如果呈现的是紫红色,就属于中医说的「瘀热」,也就是说体内气不通发炎,通常出现紫红色痧时,这些部位也容易痠痛。如果刮出来不是红,而是有点像瘀青快退掉的青色,表示是「湿症」,容易疲劳,而如果是紫黑色,则属于「瘀滞」。
不要以为刮出的痧愈深、愈黑愈好,虽然痧出得愈深愈黑的,显示症状比较严重,但是这些人的身体也比较虚,有些人根本不适合刮痧,如果刮出黑色瘀血症软,以后最好改用局部的穴位按摩就好,否则会愈刮愈虚。另外,女性怀孕和月经来潮时,也不适合刮痧,否则容易引发滑胎或大出血。没吃饭前也不宜刮痧,否则很容易晕眩,如果刮痧很容易瘀青,小心可能有血友病等易出血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