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夏天如约而至
日光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個节气。
鹿角解蝉始鸣,
半夏生木槿荣,
这是礼记的夏至;
进彩扇赠香囊,
慎起居假三日,
这是旧俗的夏至;
岭南吃荔枝,
杭州食乌饭,
广东煲清涼,
这是民间的夏至。
夏 至 三 候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麋和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尔鸣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
夏 至 风 俗 • 饮 食
妇女互赠送夏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至吃面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北方人夏至日吃面食,而南方人则在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而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夏至享杨梅
《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六月星火杨梅,饱满酸甜,绯红汁水留齿唇间,实乃人间之美味,且时令水果只此一月,过了时候就要再等苦苦等上一年,所以啊,少年们不要只记得出名要趁早,品美食也要趁早才是~
杨梅酒也实属佳酿~
夏 至 风 俗 • 禁 忌
忌剃头理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也不要剃头理发,否则会破运。
识 花 知 时 节
紫阳花
树木静无言,无奈紫阳花色变,迷乱在心间。——《万叶集》
此花在东亚温暖地带广有分布,然而日本人好像对它尤其的偏爱,但凡提到夏季的时令风物,紫阳花必不可少,时至如今已近乎成为日式田园生活的一大象征。殊不知「紫阳花」这个词却是从中国传去的呢,来源则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木槿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李白
夏 至 养 生
民谚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之后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气温又上一个台阶,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情况,因此在这期间要做好精神上和生活的准备,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
调息静心防情滞
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也难免会受到影响。闷热和湿热的环境导致神经系统不稳定,因此人们在夏季很容易出现心烦躁怒、焦躁不安,因此在夏季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莫贪生冷防寒滞
高温之下冷水洗浴是很多中青年男性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有的人虽然是热水洗浴,但是喜欢洗完之后进入空调间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更容易导致寒邪伤阳,留滞体内成为致病因素,老人与孩子尤其需要预防。
吃“苦”按摩防食滞
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多吃性味偏苦的蔬菜,如苦瓜、芹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
夏九九歌
冬九九大家都很熟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十九冰上走……,可是“夏九九”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夏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