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配方 教你自制三伏贴治病

编辑:东方女性2017-06-17 17:13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260次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二、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配方:

  冬病夏治“三伏贴”现在治疗上被广泛的使用,药膏基本上还是沿用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书中所记载的处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作为基本方,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1、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天下养生网)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3、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4、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5、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三、三伏贴的功效:

  三伏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对于一些,寒性疾病效果最佳。

  四、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有人觉得麝香太贵,那就舍弃不用吧!效果肯定要差些!

  2015年夏季“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

  (2015年中伏为20天)

  头 伏: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

  中 伏: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01日

  闰中伏:2015年8月02日—2015年8月11日

  末 伏: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

  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三伏贴配方:

  1、哮喘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神阕、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