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痊愈后咳嗽老不好 警惕小儿哮喘病

编辑:东方女性2017-06-01 17:15养生保健
字体:
浏览:158次

  1.咳嗽时间超3周

  理论上来说,得了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天也会自愈。不过要是感冒超过3周,就需要引起警觉了。纽约西奈山医院呼吸科专家莎娜·莱文说:“感冒后咳嗽超过3周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其他感冒症状消失,而咳嗽一直“挥之不去”,可能是哮喘、肺炎或其他肺病的征兆。

  2.症状反复并加重

  有时感冒症状已经开始好转,但却又卷土重来,甚至病情加重。美国哮喘和过敏症基金会主席卡里·森尼特说:“得感冒后若出现一些紧急状况,需要立即治疗。”他表示,流感样的症状似乎开始好转,但是却出现了更严重的高热和剧烈咳嗽等症状,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梅奥诊所专家指出,这或许是“二次感染”,有可能是支气管炎或肺炎。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快就医。

  3.鼻涕或痰带颜色

  感冒后唾液发黏很正常,但是如果痰或者鼻涕带颜色,那就表明体内出了状况。莎娜·莱文说:“这是白细胞抗击感染造成的。”如果感冒后,鼻涕或痰呈黄色、褐色、绿色,甚至带血丝,就要应引起重视。

  4.眼睛发痒泪汪汪

  如果眼睛发痒,而且无缘无故泪流不止,那很可能是过敏反应,而非普通感冒。卡里·森尼特表示,很难说出两者的区别,“感冒病毒株超过100多种。每一种会在一年中特定时段暴发,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容易把感冒同季节性过敏相混淆。”过敏反应的其他症状包括荨麻疹、舌头肿大、头昏眼花、腹部绞痛等。

  5.饮食正常体重下降

  得了感冒会让人食欲不振,如果吃得少导致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但饮食正常,体重却下降,则应引起引起警惕。感冒症状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可能是甲亢、恶性肿瘤、细菌感染甚至艾滋病的征兆。

  6.咳嗽带喘还憋闷

  虽然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但如果咳嗽时伴有喘鸣或胸闷,则可能是哮喘发作。哮喘发作期间,病人的气道肿胀发炎并被黏液阻塞,气道肌肉收缩进而引发哮喘发作。如果感冒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

  7.出现疼痛

  感冒后,如果感到某个部位疼痛,一定要警惕。 例如,脓毒性咽喉炎会导致喉咙疼痛;鼻窦感染会给鼻道带来压迫,有时还会导致牙疼;而耳部感染不仅会导致耳部疼痛,还会带来其他一些症状。如果病人感冒后,同时觉得听力下降、耳部疼痛,还伴有分泌物增多,很可能是中耳发炎,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哮喘

  欧元香介绍,哮喘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常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很多,家长只要多个心眼就能及时发现。”欧元香表示,哮喘的临床征兆包括:每次感冒后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咳嗽;夜间睡觉时出现喘鸣,出气时有类似高调鸣笛声或咝咝的发尖的声音;运动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甚至喘鸣。

  此外,春季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欧元香表示,春季百花盛开,花粉是一大致敏原,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另外,换季时,气温变化剧烈,也容易诱发哮喘;冬季气温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也是哮喘病的高发期。哮喘容易在夜间发作,症状更明显。家族成员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人群更易患哮喘。

  治疗儿童哮喘

  家长常犯错

  孩子患了哮喘,每个家长都会倾心照顾,希望孩子早愈。治疗过程中,却常常不自觉地步入一些误区。欧元香介绍,在治疗孩子哮喘的过程中,家长们要警惕以下几种最易犯的错。

  误区一:将哮喘误当成感冒或气管炎。感冒、气管炎与哮喘患儿早期都会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极易混淆误诊。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能擅自用药,要到医院确诊后,谨遵医嘱给孩子用药。

  误区二:有喘息就治疗,不喘就停药。哮喘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即使没有症状,但炎症还在,并没有痊愈,这时候停药,稍有不慎,又会诱发哮喘,长时间的慢性炎症会使气管壁增厚,造成呼吸道狭窄,这种损害与哮喘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有直接关系。

  误区三: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部分孩子哮喘发作次数会减少,症状减轻,但这种几率较小。若在青春发育期前将哮喘控制到两年不发作,就有望在青春发育期将哮喘治愈。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有明显过敏体质以及肺功能下降的哮喘儿,又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就很难治愈。将持续至成人,很可能需要终生用药控制。

  治疗小儿哮喘躲开过敏原

  对付过敏性哮喘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哮喘诱因。欧元香提醒,儿童哮喘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之一就是避免接触和远离哮喘触发因素。患者应避免与猫、狗以及其他一些家养宠物接触;感冒和流感都会引起哮喘复发,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防感冒;避免吸入树木花草等的花粉及灰尘;防细菌感染、螨或霉菌等;不要闻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例如有浓烈气味的香水、喷雾剂、油漆;避免吸二手烟,直接吸更不行,远离燃烧产生的烟雾;温差过大或过冷的空气,甚至大哭大笑或大声叫喊等,也会引发哮喘;家长和患者应分辨以上哪项会触发哮喘症状,查出后就应避免接触,或远离或控制,达到预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