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闭幕 世界电影舞台传递中国梦想

编辑:东方女性2011-06-25 17:32娱乐
字体:
浏览:73次

  新华网上海6月19日电(记者许晓青、孙丽萍)19日,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规模空前的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由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今年,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519部长片、9785部短片报名参与各竞赛单元角逐,短短9天内,3000多名中外电影人齐集上海,“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等各归其主,创造了诸多新纪录。

  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美好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国际银幕的盛宴 全球影人的节日

  6月的上海,连降大雨,雨中红毯,“星光”分外夺目。苏珊·萨兰登、马特·狄龙、吴宇森、冯小刚、全智贤、范冰冰等300多名中外电影人冒雨前来,默多克夫妇、《雨人》导演巴里·莱文森、《黑天鹅》制片人迈克·梅达沃伊等大腕级人物,力挺电影节。

  经过18年打造,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也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评价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中外电影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发挥着文化推广功能、产业集聚功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功能,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9天来,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土耳其、阿根廷、日本、印度、中国等的16部影片入围“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单元同样佳片云集,日本影片《每日妈妈》、中国影片《到阜阳六百里》分获大奖。

  9天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影迷奉献了一场真正的银幕盛宴,世界首映、亚洲首映的影片大幅增加。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流派的电影公映超过700场次,并创造了235场满场的新纪录。最新3D纪录片《皮娜》、奥斯卡提名影片《大地惊雷》、日本新片《明日之丈》、修复版科幻经典《大都会》等,让观众直呼过瘾。

  电影节的传统项目“国际电影交易市场”上,短短3天,就吸引了来自韩、日、意等国家和地区的143家海内外展商及电影机构,2000多名中外买家及投资人进场交易,达成700多个交易意向。

  创立于2007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和“合拍片项目洽谈”为电影行业与资本市场搭建了互相融合的国际舞台,成为推动新锐成长的重要平台。今年共吸引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9个项目,33个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希望在中国敲响大门。”作为全球最大跨国传媒企业之一的掌门人,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鲁伯特·默多克在电影节论坛上发表感言。

  文化创新 产业勃兴

  一部小小的手机,正在改变电影的未来。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手机电影节”,全球近万部手机短片报名参赛。主办方提出的“影片摄制-播放-评选”的“全手机模式”,是一大创新,在国际A类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中尚属首次。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朱咏雷说,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一直勇于探索国际电影节举办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电影产业作为提升上海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文化吸引力的核心之一,前景可期。

  2011年恰逢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经拥有的百亿元票房成绩单前,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电影之城”,上海在“十二五”提出了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电影产业则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产业板块之一。

  站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上,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专业性、权威性、创新性和影响力,又有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师级作品报名参赛“金爵奖”评选,使电影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加。“亚洲新人奖”激励了大批电影新人,更多年轻导演从这里起步,受到业界关注。

  电影节创投与合拍项目亮点频现,其孵化功能已直接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首次推出的手机电影节活动、电影节品牌主张、亚洲星探(STAR HUNTER)活动等,则显现出电影节把握产业方向、扶持电影新锐的敏锐意识。

  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产业引领作用,正一步步将“梦想照进现实”。今年电影节期间,吴宇森、冯小刚等亲临“大师班”,向入围创投项目的年轻导演面授机宜。在各竞赛单元颇为活跃的国产新片《Hello!树先生》《钢的琴》等,是电影节长期扶持新人所结出的硕果。来自日本、泰国、新加坡、中国的10名新晋电影艺人今年获得首批“亚洲新星”称号,他们将通过电影节平台直接获得参演名导名作的机会。

  有“新中国电影梦工厂”之称的上影集团,也在电影节上发布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魔咒钢琴》、3D版《大闹天宫》等以中国出品方为主导、邀请具有国际制片经验的外方合作者加盟的重要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期间,上海还规划建设世界领先的影视技术中心,以弥补国产电影的技术短板。

  “很高兴看到,中国电影人对产业链发展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黑天鹅》制片人梅达沃伊说,中国作为目前国际上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电影人的观念正在进步。

  世界舞台 激荡梦想

  本届电影节举办之际,恰逢日本大地震发生3个月。筹备多时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开幕。日中友好映画祭实行委员会会长国安正昭说,地震虽然对日本电影业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日本电影周依然如期举行,这与中方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日方希望通过一系列影视交流活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及观众传递日本震后重建的信心。

  电影节上,“后起之秀”泰国的影视产业也绽放耀眼光芒。“我们有10部电影展映,20家公司和机构组团参展。”泰国驻华大使密秉尚说,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电影专业人士从广度和深度上见证泰国电影的高产能和创造力,进一步了解泰国文化。

  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总裁薛沛建说,上海是一座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之城。继世博会后,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延续“世博效应”,在构筑国际文化交流大舞台的同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令人难忘的是,本届电影节涌现出一批关切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国产新片。《Hello!树先生》《到阜阳六百里》《消失的村庄》等受到影评人赞誉。与此同时,一批最新创作的“红色电影”《辛亥革命》《秋之白华》《钱学森》等也高调亮相国际电影节,反响热烈。

  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说,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产业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获得了向世界学习的好机会。她表示,一年一度的上海电影节已经成为中外电影人共同的期盼。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内容之一,电影节论坛至今仍延续了“主席讲坛”“产业论坛”“电影新浪潮”和“电影大师班”4个板块11场论坛的规模。今年有近100位国际业界顶尖人士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火花。这在目前国际各类电影节中是极为罕见的。

  “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优秀的中国电影人见面。”本届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雨人》导演巴里·莱文森赞誉:“这是一届如此多元的电影节。”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屠光绍表示,借助世博成果转化效应和中国电影文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著名文化节庆品牌,为促进中国电影文化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