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3)
深圳晚报:这算不算是中国音乐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
郎朗:不光是在中国,全世界都会有这个问题。
深圳晚报:但国外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强调比赛,你最初也是在国外受到老师的启发,才开始思考另一种价值认证体系的?

郎朗:是,但这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外国的孩子很难出成绩。他们是比较relax(放松)。但钢琴技术和体育有点像,不练习、不使劲,一直在放松就出不了成绩。这世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活”,而这类“活”的技艺全在手上。
我认为中西方应该互相学习,像太极一样刚柔并济。比赛也分人,有些人不参加比赛就没有别的机会出道。如果只是放羊式的教育,可能会成就一个很好的制作人或songwriter(词曲作者),但要成为职业钢琴师,你必须靠长时间练就,是勇敢、刻苦地训练出来的。
深圳晚报:但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太极刚柔并济的程度,中国的音乐教育也许更容易走偏?

郎朗:肯定会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对家长和老师的培训,要让家长和老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实际上,现在激进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在音乐学习最初探索的阶段,出现过很多激进的家长,现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大家通过交流发现,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并对成功有了不同的诠释。再加上我们这些(音乐学习探索阶段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被实践者长大了,过去,我们见证了一些好的方法,也见证了一些不好的方法,现在就知道过去所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深圳晚报:打造“朗朗音乐世界”,你投射其中的教育梦想是什么?
郎朗:我想做国际化。国际化很重要,首先,钢琴是外来文化,但我们也想通过钢琴传达中国的文化观和文化品位,在学音乐时,要把这个放在首位,而不是只为了出名和挣钱。如果你要赚钱,那你最好去华尔街学习,因为学钢琴的回报率会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