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是中国的幻象 郭敬明是中国的真相(4)

编辑:东方女性2014-10-20 11:02娱乐
字体:
浏览:140次

  那年春节前后,韩寒突然遭遇了方舟子的质询。然后他开始一边抵抗一边乱着阵脚。但此时的郭敬明一边稳定推进着生意,一边对曾经无数次嘲讽他的韩寒默不作声。在习惯于吹捧奉承和落井下石的中国,这一次,郭敬明由沉默而流露出的教养让某些人大为震惊。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郭敬明其实一直如此。他从未公开指责或者嘲讽过任何一个人,最高调的反抗也不过是针对韩寒说他与郭敬明“男女有别”之后,做出了一点点不屑。没有人知道,韩寒是否会默默地想过这个细节。韩寒曾经的一些批判,精准而锐利,极其值得尊敬,但另一些却仍然也有着不妥的一面。他身上仍有着他自己批判的气质和特性,无处逃脱。

  在方韩大战结束之后,韩寒向内转向得异常明显,虽然他自己并不承认这一点。但他极少再凑热闹,火力全开的日子一去不返。从受众层面上讲,一直被持续消费的韩寒,方韩大战成为了一次透支的节点。

  在那之后,一大批粉丝对于韩寒的热情开始退潮。但郭敬明开始了电影的征程。从写作者到出版商再进阶至公司管理者以及如今的导演,郭敬明的线索清晰而稳定,从单线程的自我成就过度到了结合各类社会资源和多重资本的时刻。他过于瘦小,过于时髦,谈论的话题过于自我,所以成年社会很少愿意把企业家这样厚重的名头放在他的头顶,但他真的是一位成功企业家——除了当年的抄袭丑闻,只单纯讲他的生意,那要比中国大多数生意人都来得透明,这是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至少到今天还是这样。   带着萌萌的小野参加一次《爸爸去哪儿》

  对于郭敬明来说,电影是他的又一顶王冠。他适合这个场域,俊男美女、珠宝华服、商战与爱情、死亡与背叛,郭敬明可以编撰出这样具有视觉美感、嫁接于都市又微微脱离于现实的作品,那是甜品和毒品的混合物,令人迷醉。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横跨娱乐界和资本市场的大鳄,在片场,在一众明星之中,郭敬明才是真正的明星。

韩寒是中国的幻象 郭敬明是中国的真相吗,下一页更精彩

  此时的韩寒却还在方韩大战之后还魂,重新寻找证明自己的方式。很显然,曾经的杂文已经不再能引人注目。微博大v的剿灭、舆论传媒的沉默都在证明,他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更何况,他自己也无法再通过重复过去获得进一步的殊荣。电影,几乎成为了韩寒唯一的选择。但这一步并不真的适合他。

  韩寒不适于如此复杂的人际线索,他需要与太多不同的领域发生关系,照顾不同人的情绪,不再能随意发表观点。那个声色犬马的圈子,韩寒既不能表现出全面拥抱的姿势又不能真的表演得像坐怀不乱。而中国电影政策对他也毫无利好。阉割从最初就必须开始,而且最终也无法留下多少棱角。而那些必须被舍弃的却正是韩寒所需要的。但郭敬明的电影作品安全、圆滑。虽然,主流的的道德观,声称对过度消费主义持批判态度,但显然那只是一种惯性表演式表态。郭敬明是被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