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姐姐"在天津是个特别吃香的称呼
下到十几岁小闺女
上到五六十岁的大娘
在天津都能被叫成"姐姐"
一句简单的"姐姐",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一句"姐姐"咱懂礼
天津的"姐姐"全国有名
曾有一个外地的女性朋友外派到天津工作,刚到第一天,坐上出租车,的哥第一句话就是:"姐姐,您了上哪儿?"她还有点不高兴,心想:"这人都多大岁数了还管我叫姐姐。"
一位大爷对着面前二十岁出头的柜台服务小姐说:"姐姐,帮我改下业务行吗?"但看那服务员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依然微笑道:"好的,先生您请坐,请问您要改哪种业务?"接下来便是浓重的天津口音与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对白。
等晚上到了饭馆,一群人刚一坐下就听见一声嘹亮的“姐姐,点菜”,服务员乐呵呵地就跑过来了。
一天下来,
外地朋友有点蒙,她纳闷:
天津人怎么这么爱管女性叫"姐姐"?
“姐姐”可不是乱喊的
天津人讲礼数是出了名的,信奉的理念是"出门三分小",所以"姐姐"使用范围会扩大化。您要是被比自己岁数大的人叫成"姐姐",您还别不乐意,这一来是尊敬您,二来是跟您显得亲切,没拿您当外人,而且还有热情好客的感情在其中。
至于"姐姐"该怎么区分,天津人管妙龄少女加个"小"字叫成"小姐姐",上了岁数的则加个"老"字叫成"老姐姐"。不过倘若要是省个字,直接叫"小姐",那一定要遭斜眼了,估计连说者也会感到很不自在。
旧社会时的"小姐"一词,在当代已经完全颠覆了那袅娜的良家妇女的形象,成了"失足少女"的代名词,这词可不能拿来叫天津的这群"姐姐"们。
一句"姐姐"藏学问
在社会交往中,用亲属称谓招呼并无亲属关系的陌生人,可以拉近心理距离,显得亲切真诚,这种称谓理念早已在天津形成传统。
在天津,到了店铺,别管买不买,商贩都会热情地招呼一句:"姐姐,您了看点嘛?"
比如十七八的一个闺女,周日陪着妈妈外出购物,到农贸市场买菜,娘儿俩都被小贩称为"姐姐",管闺女叫"小姐姐",管年长的叫"老姐姐"。母女俩相视一笑,都会觉得舒服受用。为嘛?
(图片来源于天津网)
闺女听后心里颇得意,觉得自己长大了,人家没管自己叫"小孩",说明已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妈妈那边就不用说了,更是开心,在外人看来自己和闺女跟亲姐妹似的,说明还很年轻。您说这菜还愁卖吗?
此外,天津的女性长辈面对陌生的年轻女子,有时也称之为"姐姐"。这是怎么个原因呢?
例如:一位大娘领着三四岁的小白眼儿逛街,路旁小摊散发着烤山芋诱人的香味,小白眼儿吵着要吃。于是,六十来岁的大娘停住脚步,对盯摊儿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说:"姐姐,这烤山芋怎么卖?"
(图片来源于原生态摄影)
外地过客听了,或许会产生疑惑:这叫法可乱了辈分啊,大了好几轮的老太太怎么管小年轻儿叫"姐姐"呢?其实大娘这声"姐姐",是替小白眼儿叫的。而绝非认为卖烤山芋的女青年比自己容颜还老。
一句"姐姐"不犯忌
现在人们晚婚晚育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不熟悉的女性更是不能瞎叫。小贩看见一位前来买菜的妇女,三十来岁,漂亮贤惠,小贩主动招呼一声:“大嫂!”“德行!谁是你大嫂!”小脸儿一绷,妇女气哼哼地走了。旁边买菜的大娘小声说:"你这个冒失鬼啊!人家是大闺女,还没出阁呢!"
在平常社交中,面对陌生的女性,在对婚姻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姐姐"这个词就成了最保险的称谓,怎么叫都不犯忌。
可能有的人就纳闷了,那为嘛要叫"姐姐",不叫"妹妹"呢?您想如果一张口就"妹妹长""妹妹短"的,疑似情语,听着就有点儿酸,容易产生误解,以为这位男士有其它"动机"。
现在天津话的"姐姐"
从十五六的小姑娘,到四五十的中年妇女
全部涵盖在内,其实,除了“姐姐”
天津人还有很多有趣的称呼
快来看看都是你平常说的吗?
“ 爷 们 儿 ”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50多岁的老先生去东北出差,刚一出火车站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大姐拦住问:“爷们儿,住店吗?我这便宜。”吓了这位老先生一跳,没走几步又有女司机上来搭讪:“爷们儿,坐车吗?”老先生有点懵。
后来问了问当地的同事才明白,原来那里年轻人不分男女都称呼年长男性为“爷们儿“,显得尊重,跟“叔叔”差不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爷们儿”在咱天津可离“叔叔”十万八千里了。在天津您了可以管满大街的妇女叫“姐姐”,但可不能随便管男人叫“爷们儿”,因为早年间“爷们儿”在天津是专指自己丈夫的意思。当今咱们习惯称呼“孩儿他爸”、“我那位”、“我们对象”,但以前天津的妇女都爱用“爷们儿”。所以您明白为嘛前面那老先生直犯懵的原因了吧。
"张爷" "李爷" 满大街
在天津有一种官称叫“爷”,特别是早年间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爷”,都尊称一句“什么什么爷”。比如俩人见面,一个招呼:“呦,王爷!”对面那位马上回一句:“爷爷爷!”只不过现在这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很少了。
(图片来源于@天津李延亮)
叫“爷”也有学问,一般是跟姓叫。此外,一般这种称呼都是稍微年长一点的男性之间互相叫的,晚辈叫长辈也可,但没有长辈叫晚辈的。
当今咱们叫“爷”的不多了,大部分都用“老什么什么”取代,比如“老张”、“老李”,跟“爷”是一个用法,跟姓不跟名。另外嘴上叫“老张”,也许这位姓张的未必真的很老,更多是一种昵称。
平辈叫 "大X" ,晚辈叫 "小XX"
天津关系比较近的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习惯很豪爽地称对方“大什么什么”,听着充满江湖气息,感觉关系很熟络很“铁”。这种叫法和“爷”正好相反,跟名不跟姓,很少叫“大张”、“大李”的。
再说说长辈叫晚辈的称谓。老天津人爱给孩子起小名,为的是叫着方便,也有为的是好养活。就叫“小X”,或者“小XX”,也是跟名不跟姓,这样叫起来显得特别活泼和可爱,听起来特别热乎,跟长辈的爱抚似的,充满了关爱。而什么“小张”、“小李”就没有这种亲切感了。
这样的小名一叫就是一辈子,哪怕这位到了垂暮之年,长辈依然会习惯用这熟悉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这里面凝结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无可替代。
老 姑
在天津,没有比老姑再火的称呼了,顺着从南开公园奔西北角,从西于庄奔王串场,你可以数一数,有多少家老姑砂锅,老姑父掌勺,老姑牛肉饼,老姑三鲜烧卖,老姑羊汤,老姑烧烤,老姑中介……数都数不过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姑一般就是在家里排名老幺的最小的女孩,前面的哥哥们生下来的孩子,都得管这个最小的女孩叫老姑,当然如果是姐姐们的孩子就得叫老姨了,不过总感觉就没有老姑那么亲了。
二 哥
天津人称呼男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不像北京人见面叫大哥,岁数大些的称呼大爷。而是以“二哥”、“二伯(bāi)”称呼,还非常亲切自然。
红眼儿、白眼儿
天津老大娘领孩子上街,半路遇到邻居,邻居就会问:“这是红眼儿?还是白眼儿?”这要是让老外听见了,一定会大惑不解:“说我们老外是金发碧眼,你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怎么出来‘白眼珠’‘红眼珠’了?”原来,天津老年人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把自己的孙子、孙女称作“红眼儿”,把自己的外孙子、外孙女称为“白眼儿”。
姑 奶 奶
姑奶奶,本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在旧时,老爷的正妻,称为“太太”,少爷的正妻称为“少奶奶”。而“姑奶奶”就是已出嫁的小姐在娘家的称呼。在天津话里,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儿,叫“姑奶奶”。例如:“今个儿是大年初二,三个姑奶奶和姑爷一块儿回娘家,可热闹啦!”
后来,未出阁的女子,也被称为“姑奶奶”。例如:母亲对闺女说:“我的小姑奶奶,你就别再给我惹事啦!”再如:“俩少爷都不争气,两房少奶奶是针尖麦芒,再加上三个姑奶奶都不是省油的灯。您看吧,老宅院整天吵得跟热窑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姑奶奶”成为性格外向女子的自称,多带蔑视别人的自大拿大之称。例如:“你敢惹我?姑奶奶饶不了你!”“本姑奶奶就不听他这一套!”
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
现在,天津人都很少说了
虽然“您好”显得很礼貌
但远不及一句“姐姐”、“二掰”来得亲切
还有哪些我们过去常用的称呼呢?
我们一起温习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