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以及要怎么治疗
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可为什么喂母乳会造成黄疸呢?现代医学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肠-肝循环增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二、肠道菌群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检查
血生化检查
血清胆红素大多数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诊断
1.病史
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3.诊断性停母乳喂养
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
治疗
1.喂养与护理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
2.光疗
当胆红素达到20mg/dl,可予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支持疗法
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
4.酶诱导剂
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那么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上面给大家介绍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大家不必过分去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