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几大事件你知道吗
食品安全问题
1、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问题
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安法,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个环节管理做出细致规定。最“严”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亮点:刑事责任优先;违法行为最高可处30倍罚款;增加行政拘留和治安管理处罚;资格处罚力度加大五年市场禁入;一年三次违法责令停产至吊销许可证;网购食品出问题网站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最低赔1000元;确立首负责任制。
关注度:★★★★★
2、WHO“红肉致癌”报告引发热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5年10月26日就食用加工肉类和红肉的致癌性发表了最新评估报告。IARC根据证据的力度(并非风险水平),把加工肉类归类为“令人类致癌”(第1组); 红肉则“可能令人类致癌”(第2A组)。世卫随后于10月29日发表声明澄清,2002年所提出“人们应节制进食保藏的肉制品,以减少患癌的风险”的建议仍然有效。
报告一发布,立刻引起中国官方民间各方人士的争论,人们还能不能愉快的大口吃肉、啤酒配炸鸡和撸串呢。世界癌症基金会的评估是,每周吃不超过500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的危险。平均到每一天,大约是70多克。营养专家范志红建议,只要数量不过多,烹调时不用碳烤、烟熏、油炸的方法,烹调后不焦糊、不过咸,搭配适当谷物和蔬菜水果,就可以愉快吃肉了。
关注度:★★★★☆
3、“金箔入酒”引争议
2015年1月14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并对金箔加入白酒的用量、理化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该意见函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人们对金箔在白酒中添加的必要性进行讨论。笔者在2015年2月6日《人民日报》20版“新知”版块撰文《金箔酒,你敢喝吗?》,对金箔入酒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作为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添加金箔对其品质没有任何改善,也没有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可以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变得高大上,满足消费者视觉感受和脆弱的虚荣心。”
关注度:★★★★☆
4、“毒豆芽”案件首次无罪判决
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毒豆芽”案做出宣判,判决被告人无罪,这在全国成为首例。这一结果令很多人震惊,因为之前涉嫌违法添加使用“无根水”的芽农基本都是撤案或取保。法院判决如下:“没有证据证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喷洒‘速长王’(也称‘无根水')后所检测出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种物质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判决被告人郭某无罪,被告人鲁某无罪。”
笔者在2015年1月份在科学网博客写过篇文章《无根豆芽是非记》,就专门探讨了无根剂的是非与过。根据相关研究无根剂中的成分无毒无致突变作用,根本原因是无根剂的归属和豆芽属于加工食品还是蔬菜的划分问题,是部门之间监管的问题。
关注度:★★★☆☆
5、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食品安全问题
僵尸肉,人人见而诛之。据调查,这些肉制品曾被作为“战略储备物质”长年保存在拉美某国的冷库里,已经严重过期。侦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些肉制品是在上世纪的1974年被冷冻起来的。有没有想过您正在津津有味啃的凤爪可能比您的年龄还大呢?
建立建立诚信的档案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二维码食品追溯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用“僵尸肉”的机率。
关注度:★★★☆☆
食品安全问题几大事件阅读完后相信已经有所了解,为解答广大网友在生活中的更多疑问,我们整理了最专业的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