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讲解
土茯苓的简介 药名:土茯苓
汉语拼音:TUFULING英文名:GlabrousGreenbrierRhizo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RhizomaSmilacisGlabrae原植物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
别名:刺猪苓、硬饭、仙遗粮、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土茯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土茯苓的禁忌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据河南鹤壁市中医院报道1例因皮肤病服含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1、《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2、《纲目》:“服时忌茶。”
3、《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选方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扩展阅读:土茯苓的化学成分
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等。同属植物Smilaxpseudo一china的根含生物碱、挥发油、己糖、鞣质、植物甾醇及亚油酸、油酸等。根茎含菝葜皂甙类(smilaxsaponins),其中一种已知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与1分子葡萄糖、2分子鼠李糖组成;皂甙元尚有提果皂甙元。另含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鞣质、树脂、甾醇、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