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肉怎么做好吃 酱肉的食用禁忌需牢记

编辑:东方女性2017-01-05 16:22美食百科
字体:
浏览:676次
文章简介:酱肉虽然颜色很淡但是很够味儿,这就要求讲究酱制的功夫和火候了,那么大家知道酱肉怎么做吗?今天东方女性网小编为大伙儿带来关于酱肉怎么做好吃的相关资料,想要了解的伙伴不要错过了哦。

  酱肉怎么做

  大家知道酱肉怎么做吗?制作酱肉需要十几味香料和中草药,把它事先用石磨研磨成粉后放入锅中。酱也不可直接放入锅中,而是使用的经数小时沉淀后的酱水才行。

  原料:肉三斤、老抽、茴香、花椒、桂皮、姜、香叶、草果、豆蔻、干辣椒、八角、白酒。

  做法:

  1、将肉改刀成1千克左右的长条块,将肉皮上的毛刮净,洗去污血,沥尽水分。

  2、用盐在肉上面揉搽,要均匀抹搽,腌1~2天,捞出沥去盐水。

  3、将肉放在盛具中,倒入酱油(也可在酱油中外加茴香、花椒、桂皮等香料),酱油的量以浸没肉为宜,浸泡4~5天左右即可捞起。

  4、将酱肉挂太阳底下晒一天,至肉表面发亮冒油,然后挂阴凉处风干即可,此酱肉可存放3~4个月。

  温馨提示:

  1、酱肉煮、蒸食均可,但蒸食味浓;此外也可切片与其它植物性原料一同炒制,如冬笋炒酱肉、大葱炒酱肉等。

  2、肉卤可留下再作酱肉用,也可用来浸泡鸡、鸭、鹅等,制成酱鸡、酱鸭、酱鹅。

  酱肉的营养价值

  酱肉由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经营者刘禄所创制,他原在归化城推车经营酱肉,后开设了“万盛永”,专营酱肉,由于他选料精细,重用各种调味烹制,酱肉鲜味浓厚,因而在清代晚期已驰名全国,不过大家知道酱肉的营养价值是什么吗?

  在畜肉中,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瘦猪肉含蛋白质较高,每100克可含高达29克的蛋白质,含脂肪6克。经煮炖后,猪肉的脂肪含量还会降低。

  猪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以使身体感到更有力气。猪肉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猪肉性味甘成,滋阴润燥,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排滋阴,猪肚补虚损、健脾胃。

  历代医家认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所以对阴虚血虚患者多吃猪肉无益。

  然而,据报道,日本琉球大学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猪肉如果调煮得宜,它亦可成为“长寿之药”。

  酱肉的注意事项

  配料:10%甜面酱、4%食盐、1%白糖、0.3%花椒、0.5%曲酒。

  选料:冬至后,选择臀腿肉或者肋腹肉(依商品需要),切成条状,重约500克。

  清洗:用水清洗肉块,去除肉表面淤血和附着的猪毛等杂物,挂起晾干水。

  腌制:添加4%食盐和适量的花椒!酒于盆中,室温下腌制4天,其间至少上下翻动三次,促使腌制均匀。

  上酱:将肉用线或挂钩挂起,挂于室外,待表面微干,用刷子上酱,当酱半干时,继续第二次,第三次。

  自然风干:上酱结束后,将肉挂于通风蔽光处继续吹晾。分别对原料肉样品,腌制后(4天),上酱后(7天),自然风干中点间(17天)、自然风干后(第28天)。

  温馨提示:

  四川成都“蜀风牌”京酱风肉、北京“天盛号”清酱肉、天津“天宝楼”清酱肉、广东酱风肉、上海酱风肉、江苏吴江酱肉。

  “桂楼牌”京酱风肉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枣红色,脂肪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指压无明显凹痕;入口鲜美甜咸,清香生津,肥而不腻,越品越浓,酱香浓郁,具有京酱固有风味。

  “天宝楼”清酱肉酱香馥郁,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肉细绵润,肥而不腻;广东酱风肉甘香适口,酱香袭人,醇润回甜,肥而不腻。

  酱肉怎么做好吃

  原料:梅花肉、老抽、白酒、甜面酱、叉烧酱、大料、花椒。

  做法:

  1、猪肉先清洗,用厨房纸巾吸干表面水分,然后切成长条,酱肉风干后体积会缩小不少,所以不要切得太小。

  2、肉条一端穿好绳子,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悬挂一天一夜,去除肉里的水分,第二天可以感到肉明显变干了,这时就可以开始腌制啦。

  3、酱油和甜面酱以及叉烧酱的比例基本是2:1:1。再加入两大勺白酒,做酱肉用白酒比料酒口感更佳,盐是完全不用放的。

  4、将所有调料搅拌均匀,就是腌制用的酱汁了。量的多少要根据肉来决定;将肉放在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之中,倒入酱汁,使肉能完全浸泡其中即可。

  5、推荐大家使用超大号保鲜盒,密闭性好,但要注意提前洗净晾干,容器里不要有油和水,放入少许花椒,再放入少许大料,将容器完全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腌制的时间根据个人口味,喜欢味淡的三天即可,喜欢咸口可以腌上一周,但不管时间长短,中间都要将肉取出翻一次面)。

  6、腌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晾制酱肉了, 酱肉的晾制时间同肉的大小厚薄有直接关系,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左右,判断的方法就是用手按一按软硬,做好的酱肉应该是油亮亮的枣红色,近似于黑,肉质紧实,色泽均匀。

  酱肉的食用禁忌

  忌与菱角、黄豆、蕨菜、桔梗、乌梅、百合、巴豆、大黄、黄连、苍术、芜荽同食,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酱肉不宜搭配,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 ——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故酱肉与黄豆不宜搭配,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

  忌与牛肉、驴肉(易致腹泻)、羊肝同食,《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

  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

  “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