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了 要处罚吗

编辑:东方女性2015-07-11 09:58幼儿教育
字体:
浏览:418次

孩子说谎了,要处罚吗?

  天啊,这么小就会说谎、骗人,长大怎么办?

  妈妈最近发现明明会说谎,一开始是无伤大雅的童言童语,后来发现黄晶为吸引大人注意,越来越常说谎......

  前阵子有种理论:「越聪明的小孩越会说谎」,这难免断章取义。从此理论角度看,说谎所需「语言技术」确实比诚实来得高。试着想像,为了将谎言讲得活灵活现,发挥应有的谎言效果,这要搭配适当时机、表情与声调。为使谎言不被拆穿,要串起前因后果,捏造合理逻辑,同时承担被揭穿的风险,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以免后果不可收拾。实话实说不需要担负任何心理压力,见什么讲什么,不必伪装,相对于说谎,自然比较单纯。

  孩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尝试各种可能性。有时孩童是无意间说谎,毫无「犯意」。有些早熟的孩子过早学会「善意谎言」或「个人隐私」,也会让家长感到苦恼。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孩童说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幻想:孩童绘声绘影描述「熊宝贝昨天跟我说了什么」、「昨晚我看到圣诞老公公」,或任意夸大「早上我开车载把拔回来」、「我会开飞机」。如此的童言童语,大人不以为意,也不认为说谎。这些「谎言」与事实不符,但偶尔孩童确实无法区分想像跟现实。孩童的主观经验「真的」跟圣诞老公公说话。

  •测试大人反应:无聊找乐子。例如「我放屁」、「外面有人敲门」,子虚乌有,看到大人被愚弄觉得很好玩,无伤大雅。倘若情节夸张:「我的书包不见了」、「弟弟刚才从阳台掉下去」反让大人笑不出来。

  •掩饰麻烦或更大的恐惧:多次被同学捉弄,自己没办法处理,家长又逼问「上次教你这样跟同学说(跟老师说),最近呢?」故谎称「对方没有再捉弄我了」;明明想上厕所,羞于众目睽睽举手报告,所以对老师询问谎称「我现在没有想上厕所」。

  •规避责任或处罚:家长最在意的恶意说谎。明明拿了别人的笔却否认、偷钱捣蛋推得一干二净。明知行为后果,却为了推诿而说谎。

  •安慰他人:为顾及他人感受的善意谎言。礼让甜点给弟弟妹妹,说:「我吃饱了。」跌倒了怕父母担心,说:「我没有很痛。」想保有隐私或图个清静:单纯不想说。对其他小朋友有爱慕好感,却予以否认。问今天学校有没有事,因懒得讲,敷衍说「没事」。

  说谎了,要处罚吗?

  无论什么原因说谎,大人仍会在意。要管教孩子不再说谎,需要注意几点:

  •专注教育重点:要达到教化「诚实」,需将「奖励诚实」摆在第一位。孩子打破玻璃杯、说谎否认,为了奖励诚实就不要计较打破玻璃杯的责任。「诚实」跟「打破玻璃杯的责任」是两码子事,绑在一起讲,很多孩子搞不清楚:明明说实话,最后得到惩罚;早知道会被处罚,当初说谎就好,还有一线机会。

  •给孩子台阶下:许多情境让孩子不敢说实话,如孩子负责浇花、结果忘了,父母询问时又怕被责怪。可对孩子说:「没浇水,花会渴,你替花着想,告诉我今天花会不会渴?要不要再给它喝水?」澄清事实但不当侦探:有些事情细节永远说不清,因此只问个大概就好。小孩打架,谁先动手通常模模糊糊,连当事人也忘了。若对无法确定的事情追根究柢,孩子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讲,学会断章取义,反而偏离诚实负责本质。

  •身教言教,父母一致:父母说过的要算数、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自己没做好、不守信,孩子有样学样,再教也难。就算父母个别遵守承诺,但双方标準不一致,从小孩观点看来等同说谎。爸爸说集满三个乖乖章可吃冰淇淋;妈妈说可吃零食但不能吃冰淇淋。这符合当初的个别约定,但因父母标準不同,孩子觉得受到欺骗。

  为什么父母特别在意孩子说谎?

  至于家长为何如此在意孩子说谎,除了是非对错外,还跟自己的状态有关,这加重我们对孩子说谎的感受。例如:

  ★觉得自己不被孩子信任、不被尊重

  孩子肯跟爸爸讲、跟老师讲、跟保母讲,就是不跟自己讲,编谎隐瞒。差点气哭的妈妈不禁责问孩子为什么。孩子答:「我怕被你骂。」自己岂爱骂人?还不是在乎孩子,希望从小教好,结果却最不被信任。这种情绪排山倒海而来,妈妈自然气苦。

  ★联想遭欺瞒背叛的经验

  孩子说谎,让妈妈联想到昨晚孩子的爸爸晚归,也是谎称加班,其实溜出去应酬,跟其他女性大搞暧昧。「你跟你爸一个样!都在骗我!」非理性联想让孩子承担过多自己的情绪。

  ★灾难性思考

  对孩子表现患得患失,觉得教养需滴水不漏,「细汉偷挽瓠、大汉偷牵牛」,现在不制止说谎,长大会变成诈欺犯。灾难性思考让父母神经紧绷,反应过激。若孩子平时表现不错,罕见说谎不必然会养成习惯。

  ★不能接受挫折

  以「孩子被同学欺负,老师跟孩子没办法制止那个同学,最后孩子只好说谎没再发生」的情况为例,家长很多时候对学校的情境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到学校警告那个同学?让孩子不断转班、转学?去责怪老师处理不周,甚至要求换老师?家长充满挫折、无能为力,却无法消化这种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就对谎言特别敏感。

  ★觉得被孩子疏离

  孩子逐渐长大,开始注重隐私,有时不为什么,「就是不想跟父母分享」。父母一路拉拔孩子长大,该牺牲的、该舍弃的一样没少。面对孩子逐渐脱离脐带,觉得自己被孩子疏离,对谎言更无法接受。

  说谎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孩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揣摩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不必然带有恶意或犯罪企图。家长用理性逻辑循序教导,正面鼓励,并避免过度情绪投射,孩子在这种学习情境可潜移默化,正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