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母亲功能性养育的危害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在他的小说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母亲是一种大写的牺牲,那么女儿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一种大写的过错。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尤其是想到了那些我所了解的终其一生以孩子的身份背负着父母的愿望和梦想沉重、负疚的活着,在愧疚感和独立之间难以做出抉择,不断挣扎。
虽然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感情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亲子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将自己所未能完成的愿望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将孩子当做能够补偿和延续自己遗憾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在这样的关系中,家长自身往往是异化的,孩子的自我身份也是分裂的,他们往往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对自己的感情程度和自身是否满足母亲的期待和要求之间的变化,为了获得母亲的爱,为了获得母亲的认可,孩子模糊了自我感受、愿望和母亲的感受、愿望之间的界限,成为母亲意志和爱的牺牲品。
朋友前段时间在追最近一部有关重男轻女的热播电视剧,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她说自己常常被深刻的触动。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曾面对同样的情景。她之所以对现在的自己充满了不满,对金钱和成功充满了渴求是因为她的母亲总是希望自己女儿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而她一直因为没能成为让母亲骄傲、引以为豪的女儿而感到愧疚和自责。
小的时候,她常常觉得当自己表现的更好一点的时候,比如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家务做的更好的时候,母亲对她的态度就会明显的变得更好。而当她稍有什么错误或者让母亲不满的地方,她感觉到母亲似乎就会立刻收回对她的爱和关心。为了持续的获得母亲的关注和肯定,她总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些能够让母亲感到开心和满意的事情。而这也成为她整个人生的主旋律和重要关系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