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宝宝的哭闹 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编辑:东方女性2017-05-22 17:16宝宝保健
字体:
浏览:245次

  其实,孩子爱哭很正常,这是一种自然本性,哭是孩子生存的需要。在荷兰阿纳姆动物园里有一个黑猩猩群落,里面有一只名叫克娆姆的雌猩猩,她有耳聋的毛病。她的耳聋对她本身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她的后代来说却是致命的。黑猩猩幼仔会发出各种对母亲来说很重要的声音,例如,饿了会发出声音请求食物,环境中有不安全因素时,会发出声音请求保护。当母亲坐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发出尖叫。通常,这样的尖叫会使母亲作出反应,然而耳聋的克娆姆却无法听到。她的孩子全都是在出生几个星期内就死了。

  可见,如果母亲对婴儿缺乏感应,婴儿的处境确实是危险的。孩子天生能感知到这种危险,他需要不断地发出信息,确认母亲就在身边,确认母亲能够接收到他的信息,能及时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他发出的信息没有反馈,他就会感到恐慌,就会不断地发出信息,直到被母亲接收为止。

  婴儿的哭声就是婴儿发出的信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哭声都非常敏感。我自己就有体会,儿子鲁鲁在婴儿时期,他的床就在我们的大床边。晚上只要他有一点动静,我不管睡得多沉,都会立刻惊醒,一翻身坐起来,该喂奶喂奶,该把尿把尿,一秒钟都不会耽搁,完全是条件反射一般。他四岁后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但睡觉时房门也是开着的。只要他那边一有动静,我也是一翻身就坐起来了,从来不需要他喊第二声。有时候风雨交加,我在雷鸣电闪中照样安睡,但只要鲁鲁那边一有动静,我马上就会醒来。

  如果婴儿发出的信息始终没有得到反馈,他会怎样呢?长时间啼哭的婴儿最终会停下来,但不是因为他掌握了独自酣然入睡的诀窍,而是因为他已筋疲力尽,不再对获得帮助抱有希望。不光是在入睡的问题上,还有进食、排泄、陪伴等等问题上,很多时候婴儿停止啼哭,都不是因为他学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实在累了,也绝望了。这种绝望对成年后有什么影响可想而知。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母亲就是他的上帝,他对世界的信心是从与母亲的关系中开始的。对母亲绝望的婴儿,还怎么可能对其他的人或事物有信心、有希望?

  越是缺乏母爱的孩子越爱哭

  缺乏母爱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越缺乏母爱的孩子越爱哭。婴幼儿阶段他的哭,是通过哭来抓住母亲的关注,获得安全感。年龄增长以后,则会发展出更多“折腾”人的手段,许多所谓的问题少年就是这样形成的。

  孩子的哭不是无缘无故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哭和笑都是比语言更直接、更本能的表达方式。一个人说再多话我们可能都无动于衷,但他眼泪一下来,我们马上就感动了,因为眼泪比语言更真实,更能表达内心的状态!孩子的语言能力比成人差,哭就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孩子哭了,无论是因为什么,都说明他对当下的状况不满,说明他的身体或内心正在感到痛苦,感到不舒服,他希望自己的某种欲望得到满足。孩子是弱小的,他自己不能独立生存,很多时候只能发出求助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哭。正常情况下,听到孩子的哭声,母亲会心疼,因为母亲是最关心孩子,也是最能给孩子以帮助的人。如果孩子满足了,他就会停止哭泣,报以笑脸,笑代表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所以,爱笑的孩子,一定是被呵护、被关爱的,一定是个心满意足的孩子。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细细地去体会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感受,排除那些让他焦虑和痛苦的因素,他的心情愉快,性格就会展现出阳光的一面。

  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意发泄给孩子

  在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家中既没有老人帮忙,也没有雇请保姆,自己带孩子,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加之工作繁忙,确实压力很大,难免有时会失去耐心,对不懂事的孩子表现出急躁粗暴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只能尽量减少错误。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对自己也同样要宽容,不必过于自责,但一定要有所觉察。

  还有的父母由于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出现了问题,或夫妻不和,或婆媳关系紧张,或与同事发生矛盾等等,自己的心情恶劣,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孩子就成了最好的泄愤对象。因为只有孩子是可以让你随意发泄、随意欺负的,只有孩子才是自己惹得起的。对于这种人,我是鄙视又同情。孩子虽然现在弱小,但他在成长之中,从生命的趋势来说,他在走向强大,而你在走向衰弱,将来总有一天,你们之间的强弱会互换。到那时,今天你付出的,必将悉数收回,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一切都是有报应的。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机能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当他们遭遇负面情绪时,通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只会采用哭闹、攻击的方式来表达!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除了生病、受伤之类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自我意识强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当他们的地盘被侵犯了,会立即通过哭闹、打人等方式来捍卫。同时两三岁的孩子对他人情绪的认知产生了初步理解,因此,常常会通过观察别人的情绪反应来调节自我情绪,如果粑麻们很容易对孩子的哭闹妥协,这就助长了孩子惯用这种伎俩来要挟粑麻哦!

  2、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6个月至3岁之间,孩子会进行积极的亲密寻求,开始非常在意并时刻关注依恋对象的动向,紧紧跟在依恋对象身旁,随时寻求安慰与关爱,一旦对方没有及时回应,孩子就急了,哭闹至对方给予回应。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情绪反应会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应对他们的负面情绪呢?

  首先,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对孩子各种类型的情绪,粑粑麻麻都要予以接纳。千万不要用强硬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情绪发泄,否则他们会认为,有情绪是不对的,慢慢地,他们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压抑起来,压抑过多可能会形成人格障碍。

  另外,遇到孩子耍无赖的时候,粑粑麻麻可以先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立场并解释原因,然后再用肢体接触和言语抚慰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内心感受的理解,但最后要向孩子申明这样的威胁方式是无效的。

  其次,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后,粑粑麻麻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发泄情绪,比如,鼓励孩子直接说出来为什么会生气;或者用运动的方式疏导,粑麻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追打、大声唱歌……

  另外,粑麻们平时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情绪参照,不要总是上演狮吼功,应该给孩子“演示”正确的发泄方式,比如麻麻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了,回到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画,边说,这个是麻麻的领导,他今天批评了我,因为麻麻犯错了,麻麻以后工作要更加细致,争取不再犯错。

  孩子的负面情绪若没有得到有效引导,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粑麻们要重视哟!

  1、生理性需求

  这是宝宝表达哭闹心思的常见情况,饿了、渴了、热了、冷了、尿布脏了或湿了、周围太吵了、光线太亮了、蚊虫叮咬了……这些外在因素都可能造成宝宝的身体感觉不舒服,他需要妈妈帮助自己做出调整,所以他用哭闹呼唤妈妈的到来。

  2、心理性需求

  不要以为刚出生的宝宝就像一个小动物那样只有生理需求,其实他已经是一个活泼的小人了,自然有着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当他身体上感觉很舒服的时候,他的心理却还有可能闹别扭,例如睡觉前哭闹一会儿,这样能让妈妈多抱一会儿;自己躺在小床上有一阵子了,妈妈怎么还不来呀,用哭声喊两嗓子吧;我不要阿姨陪我玩,妈妈呢?我就要妈妈!妈妈在抱别的小宝宝,这样绝对不行,妈妈再不过来,我的哭声就要划破长空了……

  3、病理性状况

  如果小宝宝的哭声比较尖锐、短促,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伴随着握拳蹬腿、烦躁不安等状况,而且妈妈给予的生理照顾和心理慰藉都不能安抚他,那就有可能出现了病理状况,例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宝宝鼻塞、发烧、疼痛等,一旦出现类似哭闹信号,请妈妈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解决方法影响宝宝性格

  哭闹是宝宝寻求自我保护的自然现象,但妈妈对待宝宝哭闹的态度却是一种教育,将对宝宝的心理和性格产生影响。在成人世界里,哭闹是遭遇挫折、情绪爆发的表现,新爸爸新妈妈也容易依照这样的逻辑去判定宝宝哭闹的严重性,于是,一旦宝宝的哭声响起,爸爸妈妈就骤然紧张、手足无措。殊不知,正是在这种没有区分的态度和行为中,有些宝宝才形成了依赖性,在遇到问题自我镇静、自我调节方面就比别的宝宝晚了一步。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在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亲子互动中,宝宝可能形成令人喜爱的性格,也可能形成比较麻烦的性格。

  父母对待宝宝的哭闹大概有3种方式:毫无应答、立即应答和积极应答,而不同的方式将对宝宝产生不同的影响。

  毫无应答

  就是对宝宝的哭声采取冷漠忽略的态度,不管宝宝哭得时间有多长、声音有多大,爸爸妈妈就是不为哭闹所动,认为这样就使宝宝明白哭闹没有用,以后就不再哭闹了。其实不然,外界的冷漠忽略会让宝宝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形成烦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不利于积极性格的形成。

  立即应答

  就是马上满足、直接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的需求和妈妈的满足之间的时间差很小,这样确实能很快并有效安抚宝宝的情绪,但是长久下去,宝宝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凡事都惯于等待别人的帮助,自己并不会主动想办法排解情绪、解决问题。

  积极应答

  就是对宝宝的需求做出积极回应,但是又不会提供立即和直接的满足,这样会让宝宝获得安全感,同时又锻炼他的延迟满足能力,提高面对挫折的自信心和承受能力,形成充满爱但又不依赖人的良好心理。

  萌宝小贴士

  各位爸爸妈妈,如果你的孩子常常会哭闹的话,请不要不问原因地去吼他,也不能一味地去妥协,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成为爱笑的宝宝哦!